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面对目前中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大力倡导可再生服装发展的契机,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循环再生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日本帝人集团,率先提出将其服装循环再生系统植入中国,帮助中国纺织业建立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在分得中国在该领域的巨大市场的同时,也抢占了投资先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与再生纸一样,家里的旧衣服再也不用一扔了之,它们会通过先进技术的处理加工,将再度回到市场,进入百姓日常生活。乘服装循环再生系统强势进入之势,中国或将迎来再生服装发展的“春天”。
中国是世界知名的纺织大国,每年消耗的纺织纤维量十分惊人。因人口众多,我国每年对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资源和生产化学纤维的不可再生石化原料资源等这些纺织原料的依赖与消耗在数量上是非常巨大的。这其中的大部分织物,在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废旧纺织品作为垃圾被处理掉。随着纺织品潮流趋势的更迭,更新换代频率的加快,这种浪费趋势愈加明显。不难想象,这些数量巨大的纤维废弃物,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将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可以预见,中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另外,从目前中国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近两年来,棉花、化学纤维等服装原材料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全球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全球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当前,作为纺织大国的中国,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无论从资源节约的角度还是环保的角度都十分必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强调指出:“废旧纺织品及纤维的回收再利用,是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纺织纤维资源回收再利用不仅是一个新兴项目,也是一个正在不断壮大的朝阳产业,不仅对弥补我国纺织原料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资源丰富、投资少、效益显著的新兴行业,不仅可以缓解纺织行业资源短缺的现状,而且可以减少纺织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除此之外,过去,人们理解的狭义“再生服装”,就是将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如化纤厂的废丝和胶块纺织厂的废纤维服装厂的边角料以及废弃衣物等回收再利用,加工生产成新的服装产品。随着人们对“再生服装”概念了解的深入,如今“再生服装”的概念基本可以概括为:从回收废旧物中提取再生纤维后制成服装。这其中的“回收废弃物”包括但不仅限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物,从废旧塑料(如矿泉水瓶)中抽取出纤维,作为原料生产的服装也叫做“再生服装”。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到,“再生服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纤维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服装”具备非常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据《中国纺织报》2月7日报道,日本帝人集团于近期同山东两家企业签署了在中国开展循环再生业务的承诺。据了解,此次是帝人集团第一次在中国开展制服的循环再生业务,委派的是其1994年在中国建立的南通帝人有限公司作为业务开展的实施承接方。这是在中国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表示我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之后,第一家表示要在该领域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外资企业。帝人集团的进驻不仅可以将流行于日本、欧美的先进服装循环再生系统逐渐植入中国,同时也将比较成熟的纺织品循环使用技术引入中国,为中国企业循环使用纺织品提供技术帮助和服务。毋庸置疑,这对中国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反映出国外相关投资机构对中国纺织再生纤维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事实上,当前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在日本及欧美国家已经是相当流行的产业,具备了相当的发展规模。美国国会与欧洲议会均曾颁布法令,规定挂上“再生”标识的纺织品售价可以比平常纺织产品提高10%左右,如今许多欧美消费者看到有“再生”标签的衣服后都积极表示支持,掏钱购买。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也在相关提案中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日本这个亚洲国家由于本身资源稀缺,对于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再利用一向非常重视,日本企业较早地在环保领域进行了探索与开发,成为世界上纤维循环利用比较好的国家之一,已经生产出多款可以多次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西服、大衣等。
可以预见,随着流行于日本、欧美的服装循环再生系统逐步植入中国,中国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体目标是“增量、扩面、提技”。全旗黑木耳种植总量在2014—2017年四年内达到1200万袋,总产量达到84万斤,年产值达到4200万元,纯利润达到840万元。
2014年—2017年每年培育黑木耳300万袋,扶持100户,每年总产量20万斤以上,产值1050万元,纯利润达到210万元,户均增收2.1万元。
1、开展生产研究。改进栽培技术。推广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发展袋料栽培;开展新型栽培材料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2、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黑木耳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的要求,在七家子林场、宝山林场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
3、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扶持,分期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生产加工基地,新培植和加强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加工型和外向型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以黑木耳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到2016年,建设投产黑木耳深加工龙头企业3家。
前言: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如果处理不当,把严重污染环境,并且不利于资源的重复利用。在当今推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以及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较高,然而我国内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不足百分之五,这与技术、资金、认识度等都有巨大关系,在此仅在技术方面对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进行分析。
据有效统计,建筑业每天产生的垃圾在3万吨左右,占城市垃圾中的十分之三左右,这些垃圾被施工单位运往到郊外、乡村等地,大量地堆放在路旁,虽然有的被掩埋,但是也降低了土地的质量。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也在不断扩大规模,这样形成的建筑垃圾也就在不断增加,垃圾存放的面积扩大,堆放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占用了大量的宝贵土地资源。这些土地资源由于被垃圾占据,不能被较好地用作开荒、种植、建设等活动。这样就无形中浪费了许多有效的土地资源。
建筑垃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那些堆放的垃圾在水分、温度的作用下,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气味非常难闻,甚至有些可燃垃圾在燃耗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有的垃圾在堆放和填埋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如雨水的冲刷,地下水的浸泡等等因素而渗滤出的污水造成了周边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那些建筑用胶、油漆涂料都是难以分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都是含有许多有害的重金属成分,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同样会对水资源造成危害。一旦周边的村庄居民引用了这些受污染的水源,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带了极大的隐患。
当我们走在乡间的林荫道上,感受美好、恬静的氛围时,看到路旁堆放的大量垃圾,美感顿时全无。到处都是废弃的砖瓦、塑料、金属,不仅灰尘大,而且影响着城市的美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乱堆乱放,与城市整体美好的形象极其不协调,如果遇到下雨天,脏水四溢,味道难闻,更是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和谐建设。
由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很大,所以大多数垃圾的存放地点有着较强的随意性,这样,就为城市建设与居民的身体健康存在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工程在进展时,不能快速地把垃圾运送出去,随意地摆放在施工现场附近,如果出现外界因素,成堆的垃圾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砸到行人的状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对城市居民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建筑工地上还有很多废弃的金属,很多工作人员会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出现高申抛物现象.该样下县对居民的人身安个带央了威胁。
相对其它建筑材料来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不是很快,关于混凝土材料循环再利用技术再很早以前国外都有研究,但是其研究后所产生的价值不高,因为对于混凝土的回收加工后再利用其中间的工艺环节要
消耗大量的燃料。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此项技术进行研究的国家,近年来德国已致力研究一种叫做 “元素回收”的新型混凝循环再利用技术。此项技术的特点是将旧建筑物的混泥土板材保留,将整块的混凝土板材地应用到新的住宅建筑中。近年来,从事混凝土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研究的德国建筑专家哈维,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作品,一座位于慕尼黑西南的索腊奇小镇的面积约 185m2的现代欧式建筑诞生。由此证明了此项技术是可行的。虽然目前混凝土循环再利用这项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是德国的这一先进技术已引得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并都在用统一理念去探索、研究,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再利用。就我国而言,虽然我国在混凝土再生利用这方面已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但基于我国对这项技术研究的起步较晚,有好多的核心技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目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战结束时德国就曾把废旧烧结砖循环,把没有破坏的砖挑拣出来,清理后再次在砌筑中应用,破坏的砖用于制作砼的骨料,现今这种方法仍被使用,以下进行详细介绍。在没有破损的情况下,旧烧结砖瓦经过清理可以直接用于砌筑, 这种循环利用方式因其简单、经济的特性在农村应用广泛。但在拆除时较难保证不破坏砖瓦,因此常把破损的旧砖瓦制作成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的制作,其特性为流动性较差,粘聚性较强。废旧砖瓦还可用于制作免烧砖,把废旧粘土砖粉碎后以及水泥等材料按配比混合,压制成砖或混凝土砌块。此种循环利用方法节能环保,很值得进一步推广。此外,在种植绿化上旧烧结砖瓦也有应用,烧结砖瓦内有许多小孔,这些孔结构能保存植物所需的养分与水,因此烧结砖瓦可循环用作树坑的坑底垫层以及草坪的下部垫层。用废红砖作粗骨料可配制出理想的耐热混凝土,用废红砖作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其强度主要取决于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连接,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有一定的活性碎红砖的表面和水泥中某种和树种的水化产物都有可能产生化学的反应或者物理化学的反应,生成了稳定化合物,而达到一定强度。这种拥有一定强度结构体,在 300℃条件之下,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间的化学结合或者物理化学的结合得到进一步强化,表现出了更高物理力学的性能。
现今森林资源在不断减少,木材质轻,高强度以及加工方便的特点使对木材的需求又不断增加,因而木材的循环利用很有必要。现在对旧木材的利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木材废料可以作为生产粘土混凝土的原料。建筑垃圾里的废旧木材经分拣加工后以及粘土、水泥拌合,用以制作粘土砼。废旧木料中的纤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可塑性,复合材料用以制作轻质保温砼时,废旧木材的添加量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威廉希尔网址(2)废旧木材经破碎后可以用于制作人造木材。例如制造木质人造板。把废弃木料破碎,在高温高压下加工,便可以生产石膏刨花板、中纤板等人造木材。(3)废旧木材还可用于制作氨基木材。氨基木材具有制造成本低、力学性能好、易于加工等优点。
建筑垃圾中废旧金属主要有废钢筋、废电线、废铁丝与废钢配件等。废旧钢铁的循环再利用主要是金属的循环循环利用,把废旧金属分拣、集中,回炉熔融,用以各种规格钢材的制作。废旧钢铁的循环利用省去了铁矿石烧结等多道加工程序,节大约了资源、能源、以及人力物力。
建筑垃圾中的废旧玻璃能用于纺织玻璃布,旧玻璃循环后重新回炉熔融,拉伸成纤维便可用于制作;旧玻璃经机械磨后能够制作玻璃砂以及砂纸;废旧玻璃制作的废玻璃丝可用于生产建筑饰面砖;废玻璃粉碎成废玻璃粉可用人工彩色釉砂的制造;此外废旧玻璃循环后经一系列的加工还可用于制作泡沫玻璃、浮法玻璃以及微晶玻璃。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基本上是对砖瓦、混凝土、钢筋、木材、砂、石、玻璃等这些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对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利用正是保护了自然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在现今提倡节能环保以及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的前景广阔,多种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今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相关技术也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绿色节能”,顾名思义,就是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各种资源、场地等物质或者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的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工作和活动环境,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和场地,实现在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最少利用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的商业展览只是企业利用其进行促销的手段之一,为了向社会民众展览自己的商品,达到把商品宣传、销售、市场调研等有机结合的目的,只注重商业利益,利用低价不环保的材料进行装修,并且很多材料都只利用一次,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处理费用的增加,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现在的科普展览则大多数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展览,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设计界兴起了一种绿色节能设计的狂潮,也称作“生态设计”或“绿色环境设计”,而这一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应用到科普展览设计中,就称之为绿色节能科普展览设计,做到以人为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向人们展示一个自然舒适、节能环保的科普展览氛围。但是绿色节能的科普展览并不只是利用节能环保的专修材料、合理利用资源,而是利用绿色节能的环保理念对科普展览进行设计和规划,比如说利用LED节能环保灯来营造舒适的光氛围;利用展厅空间的合理布局来享受视觉效果;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拆卸和循环利用等等,接下来我们具体阐述这一设计和规划在科普展览中的应用。
现在的照明工具主要是日光灯,它不但能耗高、使用寿命短,其灯中的金属汞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并且很难恢复。但是LED灯就不一样,它具备了节能高效、发光效率高、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光色纯、稳定性高、安全性强、绿色环保等诸多传统光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其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一种最具开发前景的,低碳、绿色、环保的照明技术。其现在虽然由于开发研究成本费用高而导致售卖价格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开发研究费用成本会不断降低、照明效果会更好,所以在科普展览中利用LED绿色节能灯,不但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还有利于推广绿色节能措施,使其被更多的人们接受并且积极实施。
在科普展览中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电视、LED电子屏幕、多媒体播放器等可以循环利用的工具制造良好的声音和视觉效果,用最节约资源和资金的方式营造一种绚丽的视觉、听觉、感觉的展区氛围;还可以在展览区利用LED灯进行频闪和变色,让这一科普展览集绿色节能、自然和谐、绚丽氛围于一身,在节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美化科普展览空间,充分体现光的氛围在绿色节能科普展览中的设计和应用。
科普展览中空间的利用是一门重要的艺术,不但讲究空间与产品的协调,也讲究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统一协调。在科普展览中应用这一理念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得空间资源得到更好充分地利用。在科普展览中始终要贯彻“空间”这个概念,进行人为环境的创造,使得空间规划合理化和艺术化。首先在展厅里要处理好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如大众空间、信息空间、辅助功能空间、储藏空间、工作人员空间、接待空间等,使他们和谐统一的存在着;其次要突出设计出一种元素和风格,使他们相互联系,统一成整体;再次要明确各个空间的使用功能,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后要考虑有足够的面积方便进出、休息和安全通道。只有这样充分的利用好空间资源,才能够更好地展示产品,落实好绿色节能措施。
以前的科普展览设计主要考虑展厅的装修费用、展览布局等等经济因素,而没有考虑到节能环保这一因素上,所以导致很多展览资源不能够有效地拆卸和循环利用,后续展览费用更高。所以现在的科普展览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意识到了拆卸和循环利用是科普展览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前提。
随着我国消费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利用数量逐步增多,导致很多这方面的生产制造资源和能源大量的消耗,并出现了资源匮乏的现象;还有由于技术发展和消费越来越突出个性化,展览的资源利用周期越来越短,很多好的资源就这样被废弃,导致装修费用和处理费用的增加,这样的发展都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所以科普展览中资源的有效拆卸和循环利用意识需要加强并且落实到位。具体做法有:首先可以对展台的装修过程进行量化分析,设计优质的装饰产品,减少展台的制作成本和组装的时间;再次可以引进模块化设计理念,在展厅装饰中让各零部件易于拆卸、组装、维护以及回收利用,从而达到简化展厅装饰和节约资源的目的;最后还可以循环利用展品,对其进行重塑和美化设计,因为科普展览所展示的大多数展品都是较为独立、便于搬运的,所以可以采取租赁或者赞助的方式获取展品,并在展览过程中对其摆放位置、摆放方式进行设计和美化,吸引人们的眼球,等到科普展览结束后又可以使其恢复原来的状态,创造其应有的价值。
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是个重要课题,在所有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的量是最大的,因此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循环具有很重要的环保意义,混凝土再生循环利用对混凝土绿色化进程有很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混凝土的绿色度评价主要从质量、经济、资源、能源和环境几个方面加以判别。混凝土生产绿色化生产途径很多:降低水泥用量,开发新的水泥品种;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减少自然资源能源的消耗;使用人造骨料、海砂、再生骨料等多种代用骨料,保护天然资源;使用绿色混凝土外加剂-,防止室内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注重混凝土的工作性,节省人力,减少振捣,降低环境噪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使用寿命,减少因修补或拆除旧混凝土结构物造成的浪费;推广预拌混凝土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废混凝土的再生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其中废混凝土的再生循环是推动混凝土绿色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全国每年从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就有1360万吨,加上每年新建房屋产生4000万吨的建筑垃圾所产生的废混凝土,其巨大处理费用和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将废弃混凝土用来再生循环生产混凝土对节省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苏联、德国、日本等国对废弃混凝土进行了开发研究和再生利用,已召开过多次有关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专题国际会议,提出混凝土必须绿色化。再生混凝土的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所共同关心的课题。
一般将废弃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而把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和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叫做“再生混凝土”(Regenerated Concrete),又可叫做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天然骨料(砂、石)结构坚硬致密、孔隙率低,故吸水率很小,强度大。由于再生骨料组分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孔隙率大,导致其吸水性大、强度低。因此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不掺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比普通混凝土好,但流动性差,影响了再生混凝土的施工操作。再生骨料的多孔隙会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减小、强度降低;再生骨料的吸水性高必然导致再生混凝土失水后干缩性增大,徐变增大。普通混凝土的破坏一般出现在骨料和水泥石的分界面上,由于分界面上的微细裂缝不断发展、互相连通扩大而破坏,即粘结面破坏,水泥石强度较低时,其本身破坏也十分常见。再生混凝土中,由于再生骨料强度较低,其骨料强度很可能小于水泥石和粘结面的强度,因此除上述两种破坏形式外,有可能因骨料强度不足而导致再生混凝土特殊的破坏形式(特别是低水灰比时)。
循环再生骨料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中已经成功应用,但是主要应用在非结构混凝土和道路的基础上,在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有限,通常只有混凝土粗骨料的20%是循环再生骨料,这主要是由于循环再生骨料与天然的骨料相比强度低,多孔和有较高的吸水率。这就要求在配制混凝土时多加水来增加其流动度而导致硬化混凝土的干缩率和蠕变增加,为了克服循环再生骨料再利用的这一困难,香港理工大学经过研究已经开发了利用机压成型的方法制造混凝土隔墙砖和铺路砌块的专利技术,各项测试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可以无选择的100%利用循环再生骨料。同时研究发现利用常压蒸汽养护技术可以提高循环再生骨料在结构混凝土中的利用率。
目前,再生混凝土重要用于一些道路工程的垫层、面层等,要扩大其应用范围必须对其改性处理,使其高强化和高性能化。用机械活化、酸液活化、聚合物乳液处理、化学浆液处理、水玻璃溶液处理等方法提高再生骨料强度和质量。在再生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可提高坍落度,改善工作性;掺入适量膨胀剂取代等量水泥,可减少干缩值,提高抗压强度;用适量粉煤灰取代等量天然砂可以提高抗压强度,为防止因掺入粉煤灰而引起坍落度损失,可与高效减水剂复合掺用;掺入超塑化剂可提供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对抗压强度也有一定的改善。
一般,当处理费用大时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成本可能略高于天然骨料,但如果能在房屋拆除重建工地就地处理、破碎和利用时,成本可以降低,或者建筑垃圾排放费用很高且当地天然骨料资源紧缺时,再生骨料利用的相对价值就会高一些,因此必须结合具体城市建筑垃圾费用、运距、占地损失、资源化处理后再生骨料的成本、具体应用到工程中的效益、质量控制的成本、质量的可靠性评价等作综合的技术经济分析,通过分析弄清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骨料应用推广的难点,形成有关建议,提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取得支持。例如对建筑垃圾的允许排放量制定合理的标准,对资源化再生骨料产品适当减税等。以行政法规的力量和合理的政策性经济补偿促使建筑企业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特别是再生骨料的利用。
现在混凝土多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多是商品混凝土站集中配制搅拌生产,想充分利用再生骨料配制混凝土,一是要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二是要靠政策扶持,调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积极性,对废弃的混凝土进行骨料分离,再造再生混凝土,降低成本,才会有市场。只有真正把废弃的混凝土再生利用,才能做到混凝土绿色化。利用再生混凝土对某些企业来说在经济上不合算,但对整个社会资源节约化是大有好处,也是很有必要的。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环境资源具有公共品属性,在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上表现为资源的生态属性具有极强的外部性,这样容易使企业和个人产生“搭便车”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选择,外部不经济性对资源循环利用有影响,当一个环境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且没有给他人补偿,便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循环经济立法的提出可以通过制度化的发展抑制负外部性对循环经济制定主体和相对方的影响。为矫正这种外部性,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应采用多种方式,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建立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各种积极的财政措施,以及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到社会环境利益的最大化。当然政府管制也存在失灵问题,因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了资源的危机和重点资源区域的经济危机。循环经济正走向建立政策机制的推动阶段,而经济政策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这种经济政策正是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机制的结合,是当代循环经济立法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趋势和特点。
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商品,环境产品的交易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机率不确定,买卖双方通常会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市场的先占者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并形成少数交易而获益。这种交易会伴随着监督成本、议价成本的提升,使交易成本增加。在循环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各方主体无法通过私人谈判达成共识,以确定合理有效的资源分配和权责分担,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成本如何分担以及收益如何分配才符合公平与效率的要求。依据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时,私人谈判将实现资源最优的配置,无论产权在法律上的安排是怎样的情况;当交易成本足够地高,从而阻止谈判进行时,资源的有效使用取决于产权是如何分配的。从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大量污染和资源破坏,而社会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来修复环境。企业把本来应该由自己承担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化为社会的负担。企业生产者不可能轻易与其他主体妥协,放弃既得利益而主动分摊实行循环经济的成本。对于公众消费者而言,群体分散,信息有限,要凝聚起来和企业生产者达成循环经济责任分摊的交易,其成本将远远超过收益。最后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亦或是有自身独特利益的组织,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被某个利益集团所俘虏,在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政策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以分享剩余利润。
资源循环开发利用的活动要在生态价值内有限度地进行才可实现环境保护和维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环境行政部门,需要有效率地设置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以实现环境管理职权,调整权力关系实现效率价值。公众提高参与循环经济的意识和参与能力,这些都是环境效率提高的表现。
循环经济制度的建立正是环境公平理念的具体化,包括环境机会公平和环境结果公平两层含义,只有保持公平才能维护和保证不同的利益主体应享有的合法权利和自身利益,失去了公平,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保证最低限度的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使用不同方法使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有效的成果,以达到效率价值与环境正义价值的统一。
绿色GDP衡量的是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循环经济是绿色GDP新框架的现实基础,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重视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生态环境保护的急迫性,这决定了发展循环经济要用绿色GDP来核算经济损失成本,它强调对环境的投资不能在短期内衡量其盈亏,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衡量。
循环经济立法供给必须要搭建一个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骨架,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法律的规制。正如道格拉斯诺思所言:制度为人们提供了相互影响的框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因此循环经济立法供给的价值实现,是一个从理念层面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再到实践中去的法律运行过程。循环经济立法供给的经济学价值体现如下:
科学技术本身不能全部解决它所带来的所有问题时,循环经济需求方希望以法律的形式来消除经济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者弥补由此给别人造成的损失以及科学技术的缺陷,此时对循环经济立法的需求就成为环境立法改革的重心。有对循环经济法的需求,就必须有循环经济法的供给,如果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就会出现法律制度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社会的混乱。目前循环经济立法供给与需求存在不一致性,立法供给小于立法需求,从环境法领域看,表现为循环经济法律在质量、数量、体系化方面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现行的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部分立法空白、配套法规制定不及时、法律制度缺乏完备性、有些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可操作性不强,配套法规制定不及时,难以保证实施,如对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定。所以要使循环经济的原则变成经济生活中遵循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制订更加详尽的法规、规范、标准等。因此有必要使循环经济法律供给适应需求,使循环经济法律的净收益最大,达到“帕累托最优”,不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变迁,不存在进一步提高法律效率“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在制定循环经济法时最大限度的将外部性内在化,尽可能的使循环经济立法向市场机制让位,实现市场机制对其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在“个人权利本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极力地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却忽视了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极度恶化,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等负面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以财产所有权为核心的权利体系是产生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只有打破这一权利体系,建立新的权利才能衡平由于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巨大利益冲突。因此在循环经济立法中要关注和规范的是社会经济利益,反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环境资源的循环利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循环经济立法既要关注当代人之间环境资源利益分配的代内公平,又强调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环境资源利益分配的代际公平,要求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与规范,保障代与代之间在环境资源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形成人类共同体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分享。因此循环经济立法在制度层面上,以“人与自然同存的整体利益”为中心作为价值观念。从利益分配公平价值的规范内容来说,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主要包含规制、引导经济行为和环境行为的规范,它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人类活动中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同时追求的是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三者统一起来,要求从三维分裂的发展走向三维统一的发展。
随着烟叶原料需求导向朝着“安全低害、特色高香、服务高端、聚焦质量”的方向不断迈进,烟草制品消费者对中高端、低焦油、细支烟、健康化吸食特点的追求,烟草工业对优质原料极致追求、对优质产区格外依赖、对合作单元的技术方案极尽苛刻,其工商库存高位警戒、资金占压比较大、需求计划量明显降低、烟叶购销协议签署压力巨大。对于烟叶产区而言,群雄逐鹿瓜分市场、计划衔接寻求份额、“两烟”营销互促互进、技术创新寻求动力、提升质量稳定关系、凸显特色增加好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稳市场、稳销量、稳销路”。
许多大规模烟区体量大、生产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尚有增长态势,秦巴山地烟区作为中小型烟区,卷烟销售体量小难以形成增加烟叶稳定供求的筹码,唯一可以突破的就是从基础做起,狠抓产品质量、成熟控制、等级纯度、特色彰显、营养协调、土壤培育,把优势建立在技术可控、管理可达、努力能实现的领域,这也是烟区长远、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基石。
秦巴山地烟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种烟区域分散、交通条件差、运输成本高、用工成本高,这对烟叶生产及相关产业都有负面影响。就组织生产烟叶废弃物有机肥而言,直接影响因素是原料收集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价格成本,但从烟区长远健康发展角度考虑,虽然存在困难、问题和风险,但是可以借助于烟站计划资源分配权和网格化管理力量克服和控制。
烟叶废弃物有机肥制造的设施设备投入比较大,可以根据烟区规模规划成小型作坊式、中型车间式、大型流水线式。设施包括土地、厂房、水路、电路及附属设施等;设备包括粉碎、发酵、灭菌、包装、运输等设备;投资模式有烟草企业全额投资、烟草企业与烟农合作社共同投资、烟农合作社股权融资独资等3种模式,以前2种居多,一般多是机械设备及生产线由烟草企业投资,烟农合作社负责土地、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等。
烟叶废弃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一般不复杂,多是制肥机械设备或生产线供应商按照“生产硬件+工艺软件+知识产权免费使用+关键菌种源头控制”的模式,将技术资料、技术人员、工艺参数和生产线建设作为设备购买的附加服务提供给烟草企业或烟农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前期一般为无偿服务,后期为适当提供有偿服务。
生产线建设主要由生产用地、水电通路、车间厂房、发酵堆制、翻堆晾干、除臭消毒、造粒包装、成品仓库、原料仓库、生活设施、劳动工具等部分组成,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自建、租用,一般需要200~250 m2的区域,地势要相对平坦,能配足动力电,水源也要相对方便。目前,秦巴山地烟区多是在烘烤工场内或与烘烤工场毗邻,以便能够利用水电交通和附属设施,烘烤前后可以利用场地进行堆制发酵和风干翻堆,也能降低建设成本。
烟田废弃物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是烟杆、废弃烟叶、级外低次等烟叶、田间杂草等,配方中可添加牛粪、菜籽饼肥、骨粉、豆粕、活性炭、作物秸秆等,后者需要就地取材或购买成品。前者集中收储方式一般建议为:烟农、社员田间收集(冬季)―网格员就近收储(冬季)―合作社专门运输服务送回工场或网格员粉碎加工后送到工场(春季农闲)―粉碎车间筛选加工(非烘烤期间),可按照原材料和粉碎加工半成品计件回收,既可实现有机物循环利用,又保护烟田环境,还增加烟农收入。
从长远发展来看,烟田废弃物有机肥的生产试制非常有价值,但关键是做好标准化生产,抓好产品质量生命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实现基地单元全覆盖、商品有机肥的完全替代[1-2]。标准化生产就是要在供应商工艺和技术的指导下,按照商品化路子安排试制、试产、规模化生产要求,不断对原料配方、关键流程、特色工艺、指标监测、质量监控做出标准化规定,确保能够通过工商、质监、技术等部门考核,准予长期生产、扩大化生产。合作社要按照有机肥生产国家标准对照提高,确保有效养分满足规定要求,适合烟叶生产需求规律。
烟田废弃物有机肥一般的市场定位就是服务烟区、服务社员、服务近距农业产业,最大生产规模在1 000 t以内;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原料收集成本;目前成熟的模式有直接商品化模式、原料换肥料补差价模式、烟农使用烟草补贴模式、社员分红换肥料模式等,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适度探索。
烟草订单农业是秦巴山地区域最为成熟和高效的农业模式,每年有巨量的农业废弃有机物,管理不严的区域因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根据测算,陕南三市年均粮食及烤烟秸秆资源约为2.86万t,资源非常丰富。以烟农合作社和烟草公司为主体投资的农业废弃物有机肥如果能够规模化运作,既能有效减少秸秆焚烧比例,又能做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大力促进环保事业,还对扶贫、区域开发等产生诸多的效益。因此,这方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是可以吸收的[3]。
本文以秦巴山地烟区一合作社在距城区65 km建设烟叶废物有机肥加工车间为例,对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测算对比[4-5]。
基础建设投资主要有:通水费用300元,50 kV动力电联通费用8 600元,操作车间搭棚费用9 360元(72 m2)、原料粉碎车间建棚费用4 940元(38 m2),机器安装进料坑开挖人工费300元、机器吊运安装费1 400,合计约24 900元。
制肥设备由长沙碧野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使用湖南回龙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专利产品(专利号6)“植物有机残体快速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处理设备”(成套重量约6.5 t),该设备到达指定位置费用约386 000元。
结合实际共涉及2个配方:配方1为1 000 kg废弃干烟叶碎末+1 000 kg半风干烟杆+微生物菌种;配方2为500 kg半风干牛粪+1 000 kg半风干烟杆+500 kg废弃干烟叶碎末+微生物菌种。其中废弃干烟叶碎末1.0元/kg、半风干烟杆0.2元/kg、半风干牛粪0.32元/kg,煤1.5元/kg、农业加工用电0.85元/kW・h、水2.5元/t。单批次(2 t)生产原料成本支出约1 622元(不含水电及人工成本),平均成本1.62元/kg。
根据生产实际测算,2个配方的烟叶废弃物生物有机肥生产成本见表1,价格分别为1 417.25、1 302.00元/t,均比产区使用的数个品牌的商品有机肥的均价低300~500元/t不等,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
为了充分验证烟田废弃物有机肥的肥效,课题组采取边试制、边试验、边推广示范的策略,设置烟草废弃物有机肥配方1、配方2与商品有机肥(OF2、OF3)、不施用有机肥(CK)对比(表2)。在产量提高上,配方1表现最好,OF3有机肥表现最差;在烟叶质量提升上,配方2最好;在烟田病毒病发病率降低上,配方2效果最好;在烟田病毒病发病指数降低上,配方2效果最明显。
为了巩固试验成果,2016年本着扩大再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示范推广的目的,生产单一配方烟田废弃物有机肥料26.46 t。具体费用成本:原料(烟杆烟叶)18.86 t 13 201.56元,油渣2.5 t、5 000元,厩肥3 t、1 060元,菌种34 kg、392元,煤炭3 t、3 000元,水5.1 t、15.3元,电1 700 kW・h、1 700元,人工63个、6 300元,其他杂费2 000元,共计费用33 568.86元,核算平均成本价1.27元/kg,即1 268.66元/t,该数据较2015年小规模成本降低33.34~148.59元/t,与烟区2016年招标使用的商品有机肥价格差异约为679元/t,批量生产的效益日益显现。
通过烟田废弃物循环利用试制有机肥的实践来看:烟区、烟田及周围环境的有机物资源非常丰富,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既解决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病原菌控制等问题,又给烟农增收、区域扶贫、清洁生产、培育产业创造了机会和载体,值得利益相关方予以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烟田废弃物虽然携带大量病原菌,但经过成熟工艺科学地高温杀菌、除臭发酵、消毒处理,制成的有机肥并未发生病毒病烟田交叉感染和普遍暴发,病毒发病率与对照烟田无明显差距,说明清洁生产的目标已经达到。烟草废弃物有机肥在肥效上与其他在用的商品有机肥并无明显的大田试验差异,证明肥力相当或肥效作用相当,值得扩大施用范围,可以作为烟草产业服务的延伸和创新来示范推广。烟草废弃物有机肥能够充分消化利用烟田废弃物,有利于烟田有机物料的循环利用,既能满足烟田碳循环的客观需要,又能保育烟田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善土壤结构[6]。从实际使用的成本来看,与商品有机肥对比后,特别具有原料质量可控性、无重金属二次污染、运输成本较低、相对价格优势明显、肥效持续可靠的特点。
秦巴山地烟区地理环境复杂、产业基础较差、烟农增收困难,通过烟田废弃物循环利用制造有机肥,对养分循环、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产业稳定、烟农增收、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课题研究将进一步追踪该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形态、利用率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1] 王建安,许发华,翟欣,等.烟田不适用烟叶高温发酵肥料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5):33-35.
[2] 王建安,翟新,华,等.浅谈烤烟基本烟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2(34):138-142.
[3] 朱荣誉,于学玲,史劲松.烟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3):27-29.
[4] 汉中市烟草公司南郑分公司.烟叶废弃物循环利用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工作与技术总结(2014年)[Z].南郑:汉中市烟草公司南郑分公司,2014.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提出:“由于人类与环境系统存在着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矛盾。如果增长不停止而达到极限时,便会导致全球性危机及人类社会的突然瓦解。为了使人类免于毁灭性的灾难,就必须让经济发展绝对服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使人口和经济实现‘零增长’。”这一报告中的“零增长”观点虽然不能被接受,但是它指出了人口、工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提出增长超过极限将导致全球性危机的警告是具有科学意义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肯定并吸取了《增长的极限》中合理的论点,修正了“零增长”观点。主张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发展和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从而保持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自此以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开始转向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即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它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按照“对外一区、对内三园、优势互补、独立发展”的思路,赤峰市完成了对红山经济开发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发试验区和松山安庆园区的管理整合,构建为统一的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集冶金制造、医药化工、农畜产品深加工和能源电力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工业园区。在建设特色园区的指导思想下,重点推进了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煤电化工业园区、喀喇沁旗锦山循环经济园区等几个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园区。其中锦山循环经济园区已初步建立了“火力发电-供汽-铜冶炼-铜电解-铜材加工-副产品硫酸生产氟化氢-废渣做建材原料-余热加工缫丝”的循环经济模式。截至2009年底,赤峰市已经建设建成11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360平方公里,总建成面积131.13平方公里:绝大多数工业园区完成了规划设计、土地储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累计入驻企业435户,其中,投产企业269户。2009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3.41亿元,增长12.8%:实现工业增加值107.57亿元,增长16%。必须说明,赤峰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如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技术研发环节薄弱,产业链条单一等。
20世纪90年代,赤峰市就在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测风工作,积极探索利用风能。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受西伯利业及蒙古冷高压和蒙古高原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据气象局测算,赤峰市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近5000万千瓦。随着国家扶持风力发电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陆续出台,赤峰市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大力吸引电力企业来市创业。中国大唐、中国国电、中电投、华电、京能等14家公司相继进入赤峰开发风电,风电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底装机100万千瓦,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到2009年底风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根据《赤峰市风电基地发展规划》和《赤峰市风电送出规划》,赤峰市风电装机规模2010年可以达到300万千瓦,2015年可以达到765万千瓦。风电开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风电装机容量与电网消纳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目前,赤峰市向华北电网的送电出口已经初步打开,但仅面向风场所在的电网来消纳风电,容量相对较小,远远不能满足送电需要。
所谓生态工业园区,是指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它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资源再利用、再循环为模式,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的人工生态工业系统。在这方面,法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是先行者。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丹麦,1990年丹麦通过了《废弃物处理和回收法》,2000年便将废弃物再利用率提高到65%。丹麦的卡伦堡是生态工业园区的雏形,该园区主体由5家企业和市政当局构成,燃煤发电、丹麦最大的胰岛素和某些工业酶生产厂家以及地方农场。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威廉希尔网址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这类园区的建设契合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显著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善了生态环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为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在本世纪初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颁布并实施了若干法律。以建立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产业即“静脉”产业为重点,努力与生产领域物质利用过程产业即“动脉”产业连接,改变传统的线性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北九州市为例,在第一发展阶段将“静脉产业”汇集起来作为统一的区域发展,进入第二阶段,主要拓宽试验研究范围、吸引废物再利用和再制造企业进入工业园。强化能力建设、开拓拥有新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在内的下一代环境产业。如下图所示,按照北九州市环境产业振兴战略,工业园区建设旨在实现“教育及基础研究一技术和验证研究一商业化”三位一体的工作关系,目前基础研究的结果和人力资源活动之间的合作已经在生态城的实践中得以证实并商业化。
应当指出,赤峰市处于循环经济发展初期,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循环形式单一、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11个工业园区内虽然包含多种产业,但是各个园区位置分散,不能实现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并且,入园的多为生产加工企业。科技型企业较少,除红山经济开发区内大吉药业每年科技投入较多外,其它企业内部科技研发机构较为薄弱,未能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为使工业园区建设真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今后需要吸收多种产业入园,并且优先选择技术工艺水平领先、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的环保型项目,以丰富园区内产业链条;注重研发新技术,尤其突出本地特色。将风电产业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缓解产输能矛盾。唯有这样,才能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为赤峰市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开辟新的途径,实现清洁能源生产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共同推进。
芳香植物是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群,是指含有香精油、挥发油或难挥发树胶的一类香料植物[1]。芳香植物的用途很广,是调味品、药物和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因芳香植物产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以及大多不存在毒副作用等原因,其开发和利用在国外发展迅速。
资源综合利用是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随着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和资源短缺现象日益突出,资源综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但是,芳香植物提取过程中的废弃物没有很好解决,提取过程不但有废弃物产生,而且冷凝水不能循环利用,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降低了芳香植物所创造的价值,而且污染了环境。因而研究芳香植物的生态化提取及加工的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芳香植物精油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压榨法)和新型清洁方法(微波诱导法、吸附法、分子蒸馏、超临界水萃取、液体CO2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早在16世纪的欧洲就已非常普遍,至今仍被人们沿用和改进。有机溶剂浸提香料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此方法易损失头香,难以避免化学溶剂的残留,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使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微波诱导法制取的精油品质好,色泽浅,质地纯,但单独用乙醇或己烷为介质都只能获得部分主要成分,即使两种介质一起使用,仍有一些主要成分无法提取出来。分子蒸馏方法对精制热敏性、高沸点的天然精油有一定优势。超临界水萃取的精油纯度高,前后处理的要求较少;但萃取时温度压力都较高,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强,对热敏性物质的提取有一定限制。液体CO2对植物中所有的亲脂性化合物都有很高的溶解能力,该法获得的产品含蜡少,但选择性差,而且选择性地去除高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比除蜡还难。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具有高溶解能力、高扩散系数、低黏度的特性而进行的有效成分提取的新技术。它对用一般传统分离方法难以解决的低沸点、易水解、水溶、热敏性物质的分离显出独特的优势,但无法得到纯度较高的产品,要取得高品质精油需采用多级萃取,难免有化学溶剂的残留。
综合以上各提取方法,水蒸气提取方法提取过程既不会有化学物质的残留,也不会造成香气的流失及影响品质, 故笔者认为水蒸气蒸馏方法是最符合生态化提取的最佳方法。
生态化提取装置的提取原理如图1所示,收获原材料后得鲜花枝叶,可经两种途径获得产品。途径一,可经留香干燥、留香灭菌技术获得芳香植物干燥产品,包括干燥花叶、香饰香品、调味料。同时废弃的秸秆可经发酵还田作农肥。途径二,将鲜花枝叶放入蒸溜釜中,由锅炉提供水蒸气,蒸溜釜中材料沸腾后产生的蒸气进入冷凝管,冷却水由进水口进入,蒸溜釜中的蒸气经冷却后进入油水分离器,冷凝水可经凉水塔冷却后再次进入冷凝管,从而实现冷凝水的循环利用。进入油水分离器的液体,出现分层,上部的为精油,下部的为芳香蒸溜水,经包装可依次制成各种精油、花水等产品。 蒸溜釜蒸馏后剩下的煎汤经旋转蒸发、喷雾干燥两个过程,可制成生物农药;同时也可经精细加工做成食品添加剂。残渣经烘干、粉碎可制成动物饲料。
芳香植物生态化加工体系的本质是模拟了生态系统的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原理,按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一般规律,在原有食物链中引入新的链环,延长或完善食物链组合,增加第二、等三级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做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副产品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和转化效率。总体来讲是利用植物有机体为营养源,通过有机能、化学能来分解植物体,将有机物质转变为无机物质的过程。在深加工过程中利用食物链加环原理,添加一些能使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设备,这样做提高了该体系中能图1芳香植物精油提取及加工的生态化模式量和物质的循环的效率,使芳香植物的深加工体系真正成为一个无废物、无污染物的排放,所有副产物都转变为产品的生态化加工工艺。4芳香植物生态化提取及加工的前景
在以前的芳香植物加工过程中,对花水、煎汤、残渣等废弃物未进行有效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该工艺是集芳香植物生态化栽培技术、生态化提取加工、留香干燥灭菌包括生态产品精油、花水、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干燥花、调味品、香饰品等产品为一体的物质多重循环利用的生态工艺,也是完全实现精油副产物——芳香蒸馏水、煎汤、残渣等的再利用,并实现冷凝水的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加工系统无任何废弃物、污染物排放的完全生态型的加工工艺。因而该工艺是一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生态农业技术,也是一种能使农业更好地走生态化、高附加值、健康化的发展方向的生态农业技术。2013年8月绿色科技第8期
近年来,自然生态与资源、能源供给的有限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性问题。中国结合自己的国情制定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方案,其中循环经济的推行是重点方案。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环境表现形式,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去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如何控制好循环经济下的环境成本更是保护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循环经济下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的条件下,因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由此而承担的各种损失。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环境成本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根据环境成本的广义概念可以将环境成本分为预防性环境成本、治理性环境成本、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及环境损失。
循环经济下的环境成本的控制是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将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可循环资源的使用、生产流程的优化以及区域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等。
近几年,国家为推行循环经济设计建设了多个循环经济示范区,下面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例,具体分析循环经济下的环境成本及其控制内容。
曹妃甸地处唐山市南部沿海,原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至今已有五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曹妃甸经济示范区作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为重点,加快集聚钢铁、石化、电力和装备制造等循环经济示范产业群,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项资源、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标准,成为引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环境成本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外部环境成本是指那些由导致环境成本发生并获得相应利益的人以外的人承担的成本。例如,由于曹妃甸地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一直没有修建平坦的公路。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建设,那么修建一条沿海的高等级公路就得由政府承担。这条高等级公路就是现在的唐曹高速公路,工程在前期适当地加大了投入,从根本上降低了外部环境成本(即社会成本),也减少了公路的后期养护费用。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部环境成本是指为了使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原料、废料和设备等能够循环利用而付出的费用。可以分为正常成本和非常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潜在的未来成本。这一部分是构成此区域环境成本的重要部分。
广义的环境成本是指主体因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由此而承担的各种损失,如罚款。
预防性环境成本是为了预防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内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而发生的成本。例如:首钢和唐钢的循环环保设备的购建费用;以绿色原材料替代原有原材料的成本;采用环保生产工艺替代原有生产工艺的成本;环保设备设施的折旧费、维修费,其他环境污染预防资产的摊销费等,以及与此有关的管理费用支出。
治理性环境成本是为了治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例如:为减少和消除钢铁厂和其他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而发生的成本;为消除园区内工业企业生产场地的土壤和水体污染而发生的成本;污染治理设备设施的折旧费、维修费,其他环境资产的摊销费等,以及与园区内污染治理有关的管理费用支出。
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是为了对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使用后废弃的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而发生的成本。例如:首钢和唐钢的废弃物运送给其他工业企业进行循环利用的运输费用;废弃物的回收成本;废弃物的分拣成本;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成本等,与此有关的管理费用支出。
环境损失是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承受的各类与循环经济下的环境保护有关的损失。例如:园区内工业企业因废弃物循环不当造成污染环境而面向消费者、所在地区居民或社会其他方面支付的损害赔偿费。向政府有关环保机构缴纳的环境罚款,与环境污染有关的诉讼费等。
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将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废弃物处置的生产全过程。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环境成本控制。分为政府对整个示范区的环境成本的控制和示范区内的企业对自身环境成本的控制。
循环经济示范区有三大组成部分。第一个组成部分是以曹妃甸工业区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工业区;第二部分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新途径的生态城;第三部分是在高度工业化和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构建一个新型城乡关系的都市夜业区。
在工业区中,政府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之间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产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产业的原材料,拉长产业链条,以实现工业区内产业群资源最有效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而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很多资源也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大大减少了环境成本,起到了保护环境的效果。
任何地区和工业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清洁生产,达到何种程度就算是保护环境了呢?政府就需要制定一些评价指标来控制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环境成本。例如:
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能源使用总量,政府将规定示范区内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必须达到某个值;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循环利用的水量/使用水总量,此比率一定要大于某个数值。
这些计算公式的设定,可以使环境成本的控制指标有固定的计算模式,很直观地反映环境成本,也使得不同期的同一指标具有可比性。再者,设定控制标准,每月计算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地发现环境成本的变化情况及出现问题的具体部分。因此,指标对于控制环境成本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风能: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西北风,春、夏季盛行偏南和东南风,一年四季都有源源不断的风能可以利用;
太阳能:曹妃旬地区全年晴朗日子较多,阳光充足,太阳能成为非常重要的清洁再生能源;
潮汐能:曹妃甸港位于渤海湾中心地带。距陆地500米处水深即达25米。涨退潮时的潮汐能是很好的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如:沼气,垃圾等),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生产电力。
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的利用基本上达到了该地区企业需求的95%以上,而生物制能使得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减少,是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一个探索,也是一个贡献。
示范区内的企业在选择原材料时要注意环保,即应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使用回收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尽量选用少能耗、低污染的材料;尽量选择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使用选用有毒、有害、有辐射特性的材料。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减少后续生产中环境成本的发生。
绿色流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改变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对其就地利用,再利用有实用价值的副产品和回收产品:改变生产流程或制造技术;改造原有设备。将原材料消耗量、废物产生量、健康与风险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例如:首钢和唐钢的两座高炉,释放的低热值废气,在实施压差发电综合利用之后,送至焦化厂用于焦炭生产,由此置换出高热值煤气,送至钢铁厂用于原料烧结和轧钢,见图1:
这个循环流程使废弃物得到了利用,威廉希尔网址减少了终端废弃物的产生,使得环境成本降低了不少。
绿色包装设计要求企业的商品包装无害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在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通过改进老技术和采用新技术。节约和简化包装;加强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的开发,循环利用现有的包装废弃物,并开发相应的替代包装品。
为了控制环境成本,曹妃甸工业区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门制定了曹妃甸工业区主导产业的准入标准。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产业均不能进入工业区,此标准成为全省第一个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绿色标准”。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曹妃甸工业区已拒绝各类高耗低能、污染较重的投资项目投资上百亿元。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对环境成本设置双重控制。内部企业对自身的环境成本要有独立的控制体系,整个园区对所有企业环境成本的加权平均值也要有控制,双管齐下,使得示范区的环境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因首钢的迁入曾导致环境成本大幅度提高,但现在首钢的循环经济产业流程已经建立,高炉的循环系统使得废物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环境成本大幅下降。曹妃甸园区力争在每个产业流程上,形成企业间原料、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互用,实现上下游企业间“无缝链接”和清洁生产。同时在每个产业之间也形成循环链接。这样。环境成本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曹妃甸作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率先制订了许多控制循环经济下的环境成本的指标,并设定了控制的标准,企业通过财务数据算出各个指标的最后数值,与标准进行比较。不符合标准的就要对环境成本加以控制调整,这样控制环境成本有较强的可行性。
曹妃旬循环经济示范区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之一。大力贯彻实施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的控制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秉承“绿色会计”理念。从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两个角度,对整个示范区的环境成本进行分类和控制。目前看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前景也是广阔的。希望通过对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具体操作的研究,能对我国其他循环经济示范区或其他企业在控制循环经济下的环境成本方面有所帮助。
[1]孙世芳.周明论海洋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及运行模式――以营妃甸临港工业区为例[C].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7.
[2]母焕胜.唐山至曹妃甸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技术[J].交通标准化,2007(8).
[4]王简.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