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可理解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其显著特性为资源的循环与节约使用, 在发展中与环境形成协调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提出反馈式流程,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进行递进式发展,形成完整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表现出低排放、低开采、高利用独特点。循环经济内的物质与能源都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在充分挖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推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确保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由此可见,其所体现的是一种生态型经济模式,本质在于将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废物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利用,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用于经济发展中的各项活动。其所倡导的核心就是反馈式流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组织经济活动。在这种活动模式下,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就在于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减量化开采,也推动了再利用、资源化以及环境的无害化。循环经济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在工业领域,通过推广清洁生产、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开展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在农业领域,循环农业通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以全面分析投入产出为前提,需要将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元素融入一个庞大的系统中,对其展开全面、深入、客观的研究,了解存在于其中的经济原则、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涉及应用系统分析,涵盖了一系列新兴学科,除系统论、信息论之外,还包括生态学、资源系统工程管理等。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生产只被视为独立的体系,与世隔绝,生产者所关注的只有经济效益,甚至将生产的最终目的简单归结为利润,显然这种经济思维理念是片面的、局限的,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会给自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违背自然规律。这是因为任何经济生产活动都不可能脱离自然界,需要借此获取原料,还会向其排出废物。但是,在自然界中,很多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向自然界排出废弃物,但是生态系统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如果忽略这一点,就是对自然的极大破坏。任何经济生产活动中,都必须考虑生态系统,同理,社会消费也应当关注生态系统,要遵循基本的生态客观规律,要考量系统的承载能力。只有将人口、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等各元素融入同一系统中展开综合考量,才能确保系统内各主体的相互协调,长足发展。作为经济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也存在成本。作为生产者,在进行投资时,首先需要考量的就是自有资金情况,当借贷时必然要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对自然界也应当如此,在向其索取资源时,首先应当考量的是这一系统当前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需要考量其自我修复能力,要对生态成本树立总量控制的概念。在进行经济生产活动时,一旦给生态系统带来破坏,就需要进行人为修复,生态成本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以取水为例,传统工业模式下,一般以河流取水,在这一过程中,所关注的只是工程造价、取水器械以及人力成本。这是因为生产者从不考虑水资源成本,甚至认为水取之不竭。这种认知是相对的、片面的,在取水之后,如果形成河流断流,就会给下游的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会产生水资源成本,而且这种成本极有可能是高昂的;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以河流作为排污口,就会影响水资源的质量,这是另一种用水方式,也会因此产生高昂的环境代价。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下,仅以自然界作为取料场、排放场,显然是不合理的线性经济模式。而循环经济模式呈现的是一种生态经济的闭环,其所提出的要求,就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形成一个物质可以实现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所有的原料、能源都能够在这一闭环中得到最合理、最大化利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甚至完全掌控这一影响程度。总之,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本质上不产生废物,只是没有将资源放在正确的位置,所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依托于管理技术的改进优化,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消费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与能量,这就是减量化原则的本质:经济增长要具有持续性,要能够与环境相融,就需要关注源头或者输入端。需要考量的问题如下:如何资源最大化利用和节约利用,如何提高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如何严格控制预防废弃物,而并不只是关注产后对废弃物的治理方面。对企业而言,能够做到的就是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等等,这些都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的原料使用量,也能够严格把控污染物放量。此外,减量化原则还体现于产品的外包装,尽可能避免奢华浪费。再使用原则就是人们所购买的产品可以多次使用、能以多种方式使用等,这样就能够避免这些产品过早成为垃圾。体现于生产活动中,是指所产出的产品乃至其外包装都能够在原始状态的前提下反复使用,这样就能够延长产品使用期,不被快速迭代。这一原则同时也鼓励了再制造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可以将使用过或者是已经破损的物品,以拆卸、修理或者重组的方式实现再使用。在生活中,要尽可能避免使用过多的一次性用品,鼓励人们将可使用、可维修的物品回归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者捐赠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所谓再循环,也可称之为再生利用,就是对废弃物进行再加工、再处理,成为可使用资源,再次回归市场,进入生产过程,这也是减少排放物的另一种方式。再循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原级资源化。具体而言,就是将已经被遗弃的废物以循环利用的方式,生成和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废纸或者废钢铁,都可以以循环加工的方式生成再生纸、钢铁等资源。第二种称之为次级再循环,即次级资源化。此时利用废弃物所生成的新产品,与原有的产品性质不同。在制糖厂中,蔗渣是废弃物,但是可以作为纸张生产资源。相比较来看,原级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原材料的消耗效率方面要远远高出次级再循环。而传统经济模式所强调的实际上是单线过程,在这一模式下,所产出的财富越多,就会同比消耗更高的资源,排放更多的废弃物,给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更大。而循环经济所强调的则是在获取最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用的是最低的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成本,这样才能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保持相互协调,才能实现长久的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的永续利用。由此可见,这是对传统经济的颠覆式变革,特征如下:资源开采时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效率,资源消耗时要实现最大化利用,废弃物排放时要以综合利用为基本原则,产生再生资源时要以回收循环利用的方式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社会消费时,全面普及绿色消费理念。
以资源流动这一视角来看,循环经济的建立路径涵盖以下三个维度: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社会大循环。在企业、产业基地等建立小循环;在产业集中区形成中循环;在整个社会领域形成大循环。小循环的核心是以物质循环为主,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是产业活动中最微小的单位,构建循环经济可以依托于先进的科技,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最大限度地把控废弃物的排放。威廉希尔网址建立中循环一般集中于产业区,体现的依然是物质循环,这一循环一般发生于企业或产业之间,局限在相应的地域范围内,搭建的是合理化的产业组织结构,能够在纵向横向之间推动物流能流的集成,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其核心就在于废弃物,通过交换或者综合利用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物的最低排放,甚至可以实现零排放。所谓社会大循环,涵盖了生产生活、城乡发展、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所建立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循环经济圈,包括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活动对自然的社会友好度,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全优最大化。
以资源利用这一技术层面,其中同样包含三个维度: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在先进科技的引领下,在技术创新的辅助下,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能,有效推动了单位资源要素的产出效能。就农业生产领域来看,可以结合以下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探索并推广高效的生产技术及方式,可以将大面积的土地归拢在一起集约利用,可以规划农业资源、统筹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养殖技术,积极推广高产苗以及养殖品种,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工具的利用效能以及农业产出效能。农业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水资源的利用需要,对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方案进行改进,需要优化灌溉方式,引入农业节水措施等。上述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单位土地、单位水面的产出水平,也极大地节约了对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壤品质、水体品质,使其保持良好的承载力以及发展持续力。对于土壤,有必要引入先进的种植方式、测土配方施肥方式等,使其保持足够的肥力,为农作物的高效生长提供必要条件。重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在其辅助下,不仅可以将各种可再生资源集中在一起,统筹规划,还实现了高效利用,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禽类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生态规律,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将农业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有机耦合在一起,建立循环产业链;可以将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所产出的沼气可以作为农户生活中的清洁能源,也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可以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生活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推广生态养殖、清洁养殖、互补养殖,一方面可以实现科学投饵,另一方面也能够控制用药,避免水体污染;可以探索应用生物、物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方式等,这些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残留、有毒物质的积累、减少对土地、水体的负面影响。
全面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节约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开展重点领域资源节约降碳改造升级,在重点能源消耗行业,推行一行一策,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大力推行轻量化制造和废物资源化利用,以原材料工业、汽车制造等为突破口,通过生态设计、轻量化制造技术工艺,减轻产品重量、减少用料;鼓励对工业固废进行原料化、能源化利用,工业窑炉协同资源化利用城市废物。培养绿色生活消费习惯,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等创建行动,持续倡导“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推动资源生产、消费领域与数字化、智慧化科技融合,发展城乡综合智慧用能、用水、粮储系统。强化科技创新及应用,培育壮大循环经济产业。加强高值化、低碳化关键技术创新,加强绿色循环产业链接、多源固废协同处置、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积极推进产业园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产业延链成链集群发展。加强新业态、新领域技术创新及应用,开展能源低碳转型关键矿产资源的高效使用、资源回收、材料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鼓励动力电池、风电机组等制造企业参与构建退役设备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发展智慧循环经济,推动循环经济技术与互联网应用、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融合。
健全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强化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关键制度,逐步扩大制度覆盖领域和范围;建立新业态如退役可再生能源装备的回收利用相关制度;完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配套回收利用制度。健全配套标准规范。建立重点行业产品节材、耐用、易回收等生态设计标准;完善清洁生产、再生原料、再生产品、绿色包装等标准体系;逐步建立重要资源消费量、回收利用量等基础数据统计制度,以及统一规范的循环经济碳减排评价标准。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加强财政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产业引导基金,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地区共性和关键技术创新攻关等给予专项补贴等支持;逐步扩大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产品纳入绿色采购的范围。完善税收政策,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征收管理制度。探索将采用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企业,纳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范围。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政策,加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价格调节作用,完善阶梯电价、阶梯气价等政策;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差别化生活垃圾收费、建筑废物计量收费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项目,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支持,并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进一步展现绿色金融的助力作用。十四五规划中特别强调绿色金融,要积极发挥其在重塑循环经济建设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在政策方面,要尽可能偏向低碳行业,如新能源等;要加大力度为绿色环保企业提供上市帮助,一方面展现其在绿色产业方面的重要引导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农业助力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促进循环产业持续、深度释放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