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想做好,分门别类要记牢;红黑蓝绿要分清,生活品质节节高……”近期,走进四川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这首脍炙人口的“垃圾分类曲”正逐渐成为楼宇社区的新风尚。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围绕建设“无废城市”目标,不断推进垃圾“投收运处”分类体系建设,全过程全链条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初步实现了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居住在银泰·泰悦湾小区的王女士,早晨拎着几个袋子来到楼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将手中已经做好分类的垃圾投放到垃圾分类收集点,这已经成为王女士的日常生活习惯。
2019年8月,银泰·泰悦湾小区物业撤离了曾经布满小区的70余个垃圾桶,分别在4个点位量身定制“垃圾分类收集点”,分类安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率先采取定时定点开放回收模式。
除了定时定点投放口,一体式垃圾分类设施还特别设有洗手池,供应24小时热水。每个投放口上,都贴着垃圾投放的固定时段:早上06:00-10:00,下午18:00-21:00。投放时间过后,小区保洁人员会对垃圾桶内部进行转运和杀消,保持站点的干净整洁。
“五年前刚刚实行垃圾分类,有不少业主乱投放垃圾,威廉希尔注册我们就编写了‘投放顺口溜’引导业主,还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劝导。”物业人员介绍,现在业主养成了习惯自觉,在家里就把垃圾分好类,物业基本上不需要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据统计,桂溪街道辖区共有22个安置小区、115个住宅小区、152个写字楼、19个商业综合体,生活垃圾处理量大。目前,桂溪街道已建设标准化投放点446组,更新更换生活垃圾分类标志630余处,安装垃圾分类智能监控摄像头33个,加装感知系统分类收运车辆23辆,配套建立大件垃圾集散点1处,在建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设施1座、指导社会企业建设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座。
2023年,高端零售商业翘楚北京SKP落子成都,高端时尚消费的背后,成都SKP产生的巨量生活垃圾如何处理成为面临的关键问题。成都SKP配备4个垃圾房,专业分拣分解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应分尽分,体现在方方面面,就连最让各大商场头疼的厨余垃圾,在这里都有了恰当的“去处”。完成分拣的厨余垃圾 “走出”分拣房,左拐就走进了厨余垃圾集中处理房。进门处,一个大大的冷库映入眼帘。“冷库是商场专门用来存放厨余垃圾的,温度长期维持在10℃左右,能够有效防止垃圾腐化变臭,特别是避免夏天虫蚊生卵。” SKP生活垃圾处理负责人田先生介绍。
穿过冷库区域,可见一台巨大的全自动降解烘干一体机正高速运转,垃圾桶提升、固废破碎、脱水脱油脱盐、封闭式烘干、热回收等程序一气呵成,最终将完全烘干物杀菌转化为肥料固体,以达到垃圾减量的效果。
“一体机与物联网无缝对接,能够精准检测垃圾分解情况并生成报表,且每天能够处理两吨左右的厨余垃圾,处理完成后的垃圾能够直接转化出50公斤的残渣和100公斤的油。”田先生介绍,这种提供源头收集、就地资源转化的方式,不仅能高效降解垃圾,还不需要单独配备废气处理设备,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能耗也小于0.15KW/Kg。
不止商场楼宇,桂溪街道还大力推动辖区餐馆、居民区等加强厨余垃圾处理工作,统筹建设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体系,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如今,威廉希尔注册厨余垃圾等各项垃圾分类日益融入了辖区居民“新生活”,垃圾分类切实成为了居民“新日常”,带动了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文/陈晨 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供图)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